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金山镇 查看内容

赤诚丹心只为民

2022-9-21 15:03|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上栗金山

摘要: “明砣书记,我明天要去签土地转让协议,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呢?有你在,我心里才踏实。” “明砣书记,我儿子和老婆吵架了,你能不能帮忙调解一下?” “明砣书记,我家实在是遇到困难了,请你帮帮我吧......” ...
      “明砣书记,我明天要去签土地转让协议,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呢?有你在,我心里才踏实。”
      “明砣书记,我儿子和老婆吵架了,你能不能帮忙调解一下?”
      “明砣书记,我家实在是遇到困难了,请你帮帮我吧......”
      “明砣”是金山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贤明更为人熟知的小名。因为村民们无论大事小情都喜欢找吴贤明,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明砣书记”。 
      “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对村民来说却是自己的大事,只有把村民的‘小事’办好、办实,赢得村民的信任,才能与村民一起将高山村建设好。”这是“明砣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22年6月,吴贤明获萍乡市“新时代赣鄱先锋”暨“龚全珍式好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一直以来,吴贤明都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强抓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统一党员思想认识;坚持每日走村入户与村组干部、村民谈心交心,了解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良方”;以“支部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志愿”等方式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带头落实包片联户制度,建立“支委+片区”“党员+农户”长效机制,及时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积极为村民疏困解难;探索“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夕阳红党小组”、老年大学,建立门球场、老年幸福食堂,农村养老服务幸福工程的特色做法得到上级媒体多次报道。
      在定期召开的屋场贴心会上,村民反映去往高山小学的泥泞路导致学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时,他当场带头捐款用于道路硬化,在他的影响下,党员、村民共捐款金额3万元,会议的第二天就开始施工,只为尽快将这条“育才路”修好。


多措并举,做文明乡风的带头人

      为了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高山村最动人的风景,这些年,吴贤明不仅严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外在“颜值”的提升,更注重特色文化、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等内在“气质”的塑造。组建“五老”宣讲、青少年教育、群众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文明创建、学雷锋等7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宣讲活动,志愿服务贴民心;开设书画课堂、四点半课堂,办起村老年艺术学校,引导群众组建8支乡村文艺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打造赣湘边社会治理联合体,赣湘边法治文化广场;设立“四室一窗口”、“一约四会”、“情理法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党员主动、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村民也由“法盲”变成“法迷”。
      由于处事公道,邻里乡亲有口角纠纷时都喜欢找“明砣书记”,他也从不怕麻烦,随叫随到,总是站在公正的立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矛盾双方心悦诚服,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精准施策,做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为大力发展村级旅游经济,高山村党支部借助赣湘交界区域优势,深入挖掘村内特色文化,打造双峰森林公园、花炮文化馆等景点,对此,吴贤明不单跑项目争取资金,还带头捐款40000元,在他的影响下,全村人纷纷出钱出力,打造了现如今风景优美、远近闻名的3A级双峰旅游景区,吸引了赣湘两地游客纷纷来村“打卡”,水涨船高,村民也跟着“火起来”的旅游经济受益。
      同时,吴贤明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支部+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引导原花炮厂老板吴育明引进体型小、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的黑兔,成功培育出本土特色品牌——高山黑兔,带动脱贫户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已有3家原花炮企业、32家农户加入养殖行业,年产黑兔约4万只,35位脱贫户年均增收6500元以上,实现了“党建”与“富民”相融共进。

扶危济困,做情系百姓的热心人

      早年的吴贤明在外经商,家境殷实,到村上任职后,却成了村民口中的“倒贴”村干部......
      贫困户建房后续资金跟不上,吴贤明送去3000元,以解他燃眉之急;村民掉到石灰池里烫伤,吴贤明送去4000元救急;刑满释放的村民无处安身,对未来无望,吴贤明出资帮助他建房安家,推荐工作……一次次的“雪中送炭”,吴贤明本人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可村民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据村民统计,这些年光扶贫济困、修路助学,吴贤明就捐助了10万余元。

      夏季,“明砣书记”与乡亲们一同头顶烈日修渠抗旱;冬季,“明砣书记”与乡亲们一同不畏严寒修坝护堤。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在他任村支书的年头里,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只有“5+2”“白加黑”,他始终用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带领高山村村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拼搏、阔步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