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桐木镇东源小学 戴怀喜 戴怀喜,199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9月参加工作,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了11年。这11年里,戴怀喜把无限的辛劳和智慧挥洒在三尺讲台,把满腔的热情和无悔的青春献给了挚爱的学生,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坚定信念 扎根山村 11年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戴怀喜,便来到桐木镇偏远山区任教。本科毕业于江西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戴怀喜本来有多种选择,但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偏远山区,他用青春的汗水,为山区孩子带去希望与爱心。 初入讲坛,戴老师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离校。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他不断钻研,反复修改。为响应家校共育,他总是一个个家访。他满怀教育热情,不知疲倦。当乡镇最偏远山区枣木小学老师缺编时,他二话没说,服从安排立即到岗。 枣木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他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骑着摩托往返,下雨一身湿,天晴烈日烤。学校缺老师,他就一个顶俩,学校没有教导主任,他就主动胜任,挑起重担。在枣木小学,他坚守了整整五年,为这所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奉献了热情和青春。 因工作需要,他又被派到了另一所偏远山区学校——黄图小学,他用一片赤诚之心对待学生,在黄图小学坚守了三年。由于生源锐减,黄图小学并入同村的东源小学,东源小学比黄图小学更偏远,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也不和组织提任何要求,依然接过教导主任重任。 交通的不便,条件的艰苦,没有让他退缩,他曾有多次机会到镇中心学校任教,但他依然申请留在边远山区,他说,长期的坚守,只为山区的孩子们能走得更远。 启迪智慧 撒播爱心 在枣木小学任教时,学校附近有一个大水库,学生们上下学路途遥远非常不安全,他亲自护送学生回家。山洪来临时冲垮了山路,他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接送学生,确保每一个孩子安全到家。 在偏远山区任教的11年中,戴老师竭尽全力给这些孩子关爱与帮助。班上有一名学生,母亲癫痫,年迈的奶奶双腿行走不便,自己和妹妹还是小学生,全家就靠着父亲出门打零工支撑生活。每次父亲出门做事,总需要提前准备饭菜让一家人吃一天或几天。戴怀喜走访了解情况后,便主动帮助他克服困难,给他买学习资料,辅导功课,教他处理家务,该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学会了做饭炒菜,处理家务。而这样的学生,在坚守山区学校的这11年里,戴怀喜不知道帮助过多少。 戴老师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课后总会有学生围绕在他身边请教,学生毕业后也总会回来看他。很多学生高考后请他帮忙分析志愿填报,他都乐于帮忙,甚至凌晨一两点还在查阅资料,与学生分享见解,想尽全力让山区学生尽可能填报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他就是这样一直践行着“有爱,便有一切,有爱,才有教育先机”的教育格言。 爱岗敬业 执着追求 戴怀喜始终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时刻向优秀教师看齐,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他为了让自己的课有声有色,活的学生喜爱,他积极学习,在网上揣摩优质课堂,在现实中请教他人,自己订阅杂志钻研,一有学习机会总是积极抓住。 担任教导主任职务十年,戴怀喜积极参与和组织教学教研,积极指导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是县级语文学科领域和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上栗县智慧作业带头人。2020年主持负责了一个市级课题成功结题,参与建设了一个名师工作室获评市级一等奖,2021年参与了两个市级课题和一个省级课题。 为了更山区孩子更好的教育,他用心钻研信息化教学,指导山区孩子使用智慧作业,积极参与微课录制、空间创建,参与工作室教研。在信息化教学中他先后荣获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省级一等奖,家庭教育微课录制省级三等奖,论文优秀教学资源网络展示市级一等奖,录制课程优秀教学资源展示市级二等奖,智慧作业课省级智慧作业平台录用奖,个人和指导智慧作业课例获省级三等奖等。 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山区教育天地里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他先后被评为上栗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语文学科带头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优秀通讯员”“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扶贫个人”“最美读书人”等。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论文及其他比赛,荣获各级奖100余项,2022年更是入选教育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扎根山区,他无怨无悔,倾情教育,他从不懈怠。“苔花如小,也学牡丹开”,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最偏远的大山里,他用自己青春的汗水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他说:“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坚守在大山,给山区孩子更多的呵护,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