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改革工作简讯》 2022年第1314期 推介《芦溪县办好乡村振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 ![]() ![]() 芦溪县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组织弱化、活力不强等问题,以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小乡村”办好“大学院”,探索一条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建立“一点多能”办学模式,激发振兴“新活力” 实行院村结合模式,推动强村带弱村 乡村振兴学院建立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紫溪村,学院的成立,将紫溪的“发展实例”变成鲜活“教学案例”,让“紫溪经验”推广为带动全县乡村振兴的可行方案,实现“强村带弱村”。学院按照“校区在乡野、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吃住在农家”的办学理念,打造教学内容,形成以紫溪嬗变为引、乡村振兴为魂、社会治理为延伸,佐以互动、体验的新教学模式。 实行校地合作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拿文凭 学院深化与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与多所高校院所签订师资共享协议,以学院为阵地,面向社会人员高职扩招,开展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学历教育,第一批165名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大学、拿文凭、学技能,学院获评2021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实行教学微盟模式,提升实用实效功能 ![]() 创新“一站赋能”培养机制,培育振兴“生力军” 组建“三个一批”师资队伍 采用“外聘+签约+推荐”方式,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外聘“专业师资”,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聘请了23名专家学者;签约“兼职师资”,在县内外选拔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先进人物48名;推荐“乡土师资”,在优秀村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了“乡贤能人”122名。 设置“1+5+N”课程体系 “1”即党性教育“必修课堂”,“5”即“五大振兴”,围绕乡村振兴五大主题,开设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课堂,把学院建成探讨乡村振兴理论的新平台。“N”即“拓展课堂”,根据培训主体要求,开设拓展训练、团队协作、农耕体验等课堂,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完善“四个转化”机制 着眼于学员转化能手、师资转化智库、教案转化方案、基地转化典型,将学员培训成致富能手、乡村振兴带头人;将聘请的专业师资、培育的本土师资,吸纳为发展智库,紧跟需求定期研发课程;将培训教案中提炼出的发展经验、创新理念,及时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方法举措;将学院教学基地打造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 打造“一体融合”教学基地,建好振兴“加油站” 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基地 芦溪县是原中央苏区,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全县建有秋收起义烈士陵园、林瑞笙烈士墓、王麓水故居等党性教育基地,学院通过开展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遗址、走红军路线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学员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学院与省农科院作物所结成帮扶对子,在紫溪村指导发展种植业,先后引进6家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园两场多基地”的产业基地。通过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链”,产业基地为学院提供学员“实践田”,实现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 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院与江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江西外语外贸学院、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均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多个院校已在学院挂牌成立教学实训基地,并多次接待了学生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