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江西日报和新华社刊文报道 芦溪法院服务和保障营商环境工作! 新华社 9月17日,新华社报道《萍乡市芦溪县法院:念好“三字”决 打好“三高”牌——芦溪县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江西日报 ![]() 10月6日,江西日报报道《芦溪县“三稳”“三优”有温度 助力发展有力度》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西省芦溪县人民法院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念好“三字”诀,打好“三高”牌,即坚持“稳”字当头,“优”字为基,“实”字托底,内挖潜力,巧借外力,高站位部署惠企工作,高质效化解涉企纠纷,高质量保障企业发展,探索出了服务和保障营商环境的“芦溪模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 “稳”字当头 高站位部署惠企工作 ![]() 企业的司法需求,就是法院的努力方向。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芦溪法院党组紧贴企业司法需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总体实施方案》《为电瓷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制度,围绕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抓落实是“干成事”的关键。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今年4月,芦溪法院在芦溪县工业园、电瓷商会、金融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了先锋服务站,建立了“一法官一重点企业”挂点联系制度,让该院的员额法官挂点联系辖区的重点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听取企业意见,指导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企业员工法律方面的培训,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定单式法律服务。 “一法官一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创建以来,芦溪法院对挂点的全县27家重点企业开展了57次走访活动,为企业化解纠纷矛盾500余起,现场征集企业对法院工作意见建议13条。 “为企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营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是法院应尽的职责,更是法院有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的体现,我们党组将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好这项工作。”芦溪法院院长聂奇能这样说道。 ![]() “优”字为基 高质效化解涉企纠纷 ![]() “近年来,法院在办理涉企案件时,会进行风险提示,会提供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江西武功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易小坤这样说道。 时间是企业的生命速度。为了缩短化解涉企纠纷的时间,芦溪法院打造了“三协调”诉前纠纷化解机制,推出了“绿色立案”通道,创建了“繁简分流、简案快办”的快速审理模式,为纠纷化解“加速”,为矛盾调处“加力”。 “三协调”机制,是芦溪法院为强化诉前纠纷化解推出的一项重要机制。该院与金融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联系对接机制,推进金融纠纷专业诉前调解;与工商联、商会等强化协商协调,推进涉中小企业纠纷快速多元化解;与劳动、物业等重点领域加强联系协调,强化诉调对接,推进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前调解。 “绿色立案”通道,是芦溪法院为涉企纠纷打造的一条专项通道。该院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采取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立案方式,推行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等“一站式”网上诉讼模式,畅通立案通道,让立案更快速、审批更高效、办案更便捷。 “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模式,是芦溪法院审理涉企纠纷的主要模式。芦溪法院坚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实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办”,对案情简单、影响不大的涉企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程序,并积极引导当事人采取非诉方式调解纠纷,减轻企业的诉累,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提升办案质效。 今年以来,芦溪法院受理涉企案件1043件,审结883件,审结涉案标的金额1.2467亿,其中诉前化解103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772件。 ![]() “实”字托底 高质量保障企业发展 ![]() 2020年,因经营不善,江西创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芦溪县开发“城市首府”楼盘后,负债超过1个亿,楼盘中的一楼栋房预售后未竣工交付,引起大量业主信访。 芦溪法院在办理该案中,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沟通,经芦溪县政府协调,芦溪法院采取在执行阶段就对涉案房企剩余资产进行拍卖,由芦溪县城投部门兜底购买的方式,妥善解决了楼盘烂尾问题,确保楼盘得以顺利完工。 在处理涉企案件,特别是处理涉僵尸企业案件时,“府院联动”机制是芦溪法院推出的一大法宝。该院将“府院联动”机制贯穿于立案、诉讼、执行全过程各环节,确保高质量保障企业得以全面发展。 立案中,发现企业涉及多件诉讼案件时,该院即刻向芦溪县政府沟通,由县政府召开风险防范处置联席会议,分析纠纷原因,提出帮扶举措,尽力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诉讼中,对有开发价值的企业,引导债权人对企业申请破产重整,由芦溪县政府牵头帮助招揽新投资人接手企业资产,力促新投资人与债权人达成重整计划,缓解企业困境。 执行中,芦溪法院利用与芦溪县工商联合成立的资产推介中心,将需要处置的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及专利技术、资质、财产性权利等无形资产,在处置前向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发出资产推介书,让社会各方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并采取由政府兜底购买的方式,力求达到盘活一批资产、引进一批项目、出清一批企业的效果。 近三年来,芦溪法院妥善处置了14家僵尸企业,执行到位金额超亿元,为480余名职工和农民工执行到位工资和社保费用累计超1400万余元。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芦溪法院按照“起步就要冲刺”的要求,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健全机制,完善举措,提升成效,为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贡献更多法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