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安源区推进城乡环境治理

2019-6-10 11:0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尚健、邓茜  从坑坑洼洼的泥巴小路到宽敞顺畅的水泥大道,从低矮杂乱的土坯平房到整齐划一的铁路沿线,从污水“门前流”到污水综合处理……近年来,安源区以“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民生就是抓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健 ...

尚健、邓茜

  从坑坑洼洼的泥巴小路到宽敞顺畅的水泥大道,从低矮杂乱的土坯平房到整齐划一的铁路沿线,从污水“门前流”到污水综合处理……近年来,安源区以“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民生就是抓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为宗旨,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整体推进,按下城市“美颜键”,让城乡旧貌换新颜。

  为犄角旮旯装“滤镜”

  绿树掩映、桃花盛开,初夏的三湾社区,似乎空气都是甜甜的。在三湾徒步线路入口,一座“高颜值”的公厕引人注意。推开门,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公厕内部结合不同区域特点,选用水冲式、环保型设施,采用节水、节能及除臭新技术,突出生态环保和美感,提高了居民的“如厕”舒适度。据悉,这是安源区积极推动“厕所革命”,投资30余万元打造的一所3A级公厕。

  为方便群众、改善环境,安源区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总体要求,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的方式,为公厕加上“滤镜”。

  “犄角旮旯”是城市建设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也是百姓最为关注的区域。在八一街包家巷,灰色的房屋、斑驳的围墙已变成整齐的墙檐、暖心的粉色墙壁和淡绿色的门窗,“70后”小巷一下子年轻几十岁。

  小巷虽小,却是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小巷虽窄,却是关乎市民日常出行的民生路。安源区按照“一街一特色”原则,实行背街小巷“白改黑”工程,对街巷进行“文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净化”再提升,让“脏乱差”的街巷脱胎换骨,成为“民心路”。

  为秃头矿山来“修容”

  粉红烂漫的樱花、玫红绚烂的茶花……城郊管委会略下村“阳光花海”基地里,一片片花海相映成趣,这是春天的礼物,也是对勤劳者的馈赠。

  眼前的美景是63岁的村民周绍林在2016年前不敢妄想的,“黑乎乎的山,空气都是浑浊的,有时候抹一把脸手上都是黑黑的。”原来的略下村以采煤为主业,有大小煤矿38家,如今的花海基地就是以前的采煤矿山。

  “三年来,政府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带领略下周边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在采煤沉陷区种上桂花、香樟、樱花、紫薇、茶梅、红枫、海棠、杜鹃、碧桃等花木,不仅美了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城郊管委会工作人员谭秋萍介绍。

  像这样的“地下开采”到“地上开花”的转型例子,在“工矿之城”安源还有很多:五陂镇的废弃矿山由“猪舍”变成文艺气息十足的陶艺手工“简院”;青山镇曾经的采煤区种上名贵树木,转型升级为中医药养生小镇;安源镇秃头山经过复绿修复,从此披上“绿装”;高坑镇老矿区变身光伏发电站……近年来,安源区坚守绿色环保理念,用姹紫嫣红的画笔帮煤矿“修容”,让地下挖煤产业“寿终正寝”,让地上生态经济“生机勃勃”。

  为污水河道做“美白”

  华灯初上,城市夜晚静谧的样子倒映在河面上。义务巡查员赵虎萍在飞行山河道边上巡河,84岁的金大爷漫步在流万河旁的林荫小径,笑盈盈道:“以前这里污水排不出去,还有很多水葫芦。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花大力气进行改造,清淤、排污、植树、造景……现在真的很漂亮哟。”

  近年来,安源区以“一河一策、精准治污”理念,落实“河长”部门联动责任,着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统筹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采取种植水草等多种措施净化河道水质,将生活和工业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主管网,对河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护栏设置、河堤加固等提升改造,让河流成为亲水之地、生态之地。同时,加大源头治理、水岸联动,利用“河长制”层层压实责任、“巡河日记”实时记录情况、“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全民参与,让河水“活”起来,让河岸绿起来,让景观美起来。目前,共兴建集镇污水厂5座,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20个,关停养殖场97家,完成凤形坡养殖场、草米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等6家养殖场改造。

  如今,安源区污水河道基本实现“美白”,河畅水清,鱼翔浅底,人群嬉闹,鸟儿飞起与蓝天撞个满怀,一幅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