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木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窗口,进一步突出本土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平台”,用活“教材”,打响“品牌”,突出“温度”,不断激发群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主动参与和创新创造,持续擦亮红色文化名片,筑牢乡村振兴厚重底色。 传承红色文化,搭建文明实践新“平台” 桐木镇坚持“整合、盘活、共享”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改造升级,有效整合烈士公园、红色文化馆、文体广场等阵地资源,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运动健身等内容,全新打造了文明实践主题展馆、理论宣讲室、图书室、棋牌室、运动健身等功能室,形成辐射群众15分钟生活圈的文明实践核心阵地。同时,以“城乡融合、一所多站、以点带面、同步推进”的思路,推动全镇1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构建“1+N”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打造共享家园,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文明新风。 融合红色资源,打造文明实践活“教材”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镇域红色资源优势,推出红色文明实践主题路线、打造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研学精品。以桐木红色文化的起源为主线,推出了“秋收起义江西第一村—烈士陵园—王六生将军墓—黎新民将军故居—红色文化馆”等红色文明实践沉浸式体验路线,打造了“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旅游”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让厚重的红色历史“活起来”,切实把桐木的红色文明实践建设得更加可感可及可体验。 健全服务体系,打响红色桐木硬“品牌” 强化政治引领服务。聚焦桐木革命历史,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将党的科学理论进行广泛宣传,并研发“党课开讲了”“回望百年党史讲好红色故事”等特色微党课,拍摄《革命信仰高于天——记开国少将黎新民》《少壮从军矢志报国·戎马一身战功显赫--记桐木开国少将王六生》等红色视频,让文明实践宣讲内容更接地气、更加鲜活、更具特色。 强化基层宣讲服务。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如以“屋场贴心会”、微讲堂等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通过“桐心同德”公众号开设专栏、“村村响”大喇叭土话播报、《学习强国》平台随时看随时学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强化文艺惠民服务。紧扣红军文化、革命先辈事迹等,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策划了“庆六一·迎端午”红色微党课、端午民俗课以及组织退伍老兵、种粮大户为党员干部、学生群众讲述桐木红色故事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接地气的等传统节日活动和实践项目,引导群众在节日中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聚力成风化人,彰显凝心聚力新“温度” 坚持聚焦中心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全面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创新“骨干+招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以镇村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能人贤人、“五老”人员等为骨干,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主责主业,扎根本土的“6+N”志愿服务队伍,当前,全镇共组建志愿者队伍100余支1500余人,倡树“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志愿服务新风尚。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共建善美桐木”,组织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小小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平安创建、交通劝导、帮扶关爱、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把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抗旱救灾、健康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让红色文明实践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新征程上,桐木镇将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与运转,奋力将其打造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