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以来,上栗镇深入贯彻县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创新创业活力县有关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选贤任能疏机关科学选人用人瓶颈 瞄准基层建设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五定”措施,对科级以下机关干部进行人事改革,减少正股级虚职55名、副主任38名、副股级虚职7名。对机关空缺的3个股级岗位,面向全镇机关干部开展竞岗考试。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呈现出机关高效运转的新局面。 因地制宜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 通过“多元化”投入机制、“精细化”处理机制、“高效化”运营机制,探索出了“就近接户+局域组网+小型一体化处理终端”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在泉塘、达塘、水源、绿塘、胜利、斑竹等村,安装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337台,处理1179户5305人的生活污水。9月29日,引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观摩会,获得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高度肯定和关注。 挖掘红色资源,夯实退役军人工作基础 通过落实“七个一”尊崇工作法,退役军人工作基础不断扎牢。以上栗镇革命烈士纪念碑、斑竹山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为载体,修缮新民村烈士纪念碑,扩建烈士集中安葬区,申报赣湘边秋收起义英烈文化园项目,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凝聚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多管齐下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通过“盘活资产”实现了尚峰公馆、城市花园等烂尾楼盘的保交楼;创新“以物抵债”方式,成功化解了亿都国际租金违约的难题。充分调动村(居民)组长、党小组长、网格长和包组长的号召作用,将社会治理的触角伸入组组户户。栗江社区“三带头、三一起”工作方法,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融洽了邻里关系。平安社区设置14个贴心网格,实现楼栋吹哨,“以小治小”。 “三资”变“三金”谋乡村振兴新出路 在泉塘、达塘、水源三个村探索“三资”变“三金”模式,依托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先后整合了闲置土地、荒山林地1900余亩,村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入股四季花海、农业大棚、船屋民宿等;整合闲置厂房16处,以资产入股农产品生产企业;整合资金855万元,以资金入股水上游船、农特产品种养等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增收,实现了“吃传统饭”向“吃旅游饭”的转变。 牢记嘱托谱新篇,砥砺奋进新征程。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一贯之的改革锐气和勇气,大胆试、大胆闯,为推进“五县”建设,奋力迈进“赣湘边区域发展第一方阵”,贡献我们的“栗”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