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匀妍 “楼栋卫生家家都推来推去,没人愿意出力”“小区乱停乱放,也没个物业来管”……今年来,东大街始终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发动群众参与为突破口,以治理难点重点为切入点,着力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成功解码社会治理新密钥。 党旗插在家门口,解码“谁来做” 服务群众工作,光靠社区党组织“孤军奋战”远远不够。今年来,该街结合城市基层党建结对共建工作,积极推进党建融合,把各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动员起来、党员作用发挥出来,凝聚起“同在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截至目前,该街5个社区分别与22家市区结对共建单位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50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活动,社区从“单打独斗”走向了“抱团发展”。 与此同时,各社区党组织着力挖掘和吸纳社区精英,逐步形成了一支群众口碑好、服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社区的自治中坚,涌现了“七旬红袖章”肖美兰、“夫妻组长”林青萍和胡艳萍、“热心大妈”罗建明等群众骨干。在支部的引领组织下,这些骨干依托“民情议事会、‘民星’服务日、民意承诺书”等载体,有序地参与社区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 议事说理有阵地,解码“怎么做” 面对社区新变化,该街筹资300余万元对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汇民智、纳建议,设立“居民议事厅”。 经过试点探索,5个社区形成议事厅全覆盖,由各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兼联络员,社区民生工程、扶贫帮困、信访矛盾、邻里关系调处等事务均纳入议事厅讨论,让群众参与协商,充分发挥民主自治作用,构筑社区组织与居民直接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开辟了一条联系群众、优化决策、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的新途径,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实现共治工作新格局。 群众对于这种贴近民俗的“公堂”形制颇为赞同,认为议事厅不是旧公堂,而是在党组织领导下体现“群众”为骨干的民主开明。 确有实效鼓士气,解码“做成什么样” 短短几个月,社区根据群众建议,建成了东升巷“三缝九佬十八匠”文化巷、南台书院文化巷,陆续为居民楼栋安装了路灯、及时清理了占道经营和堆积垃圾……不少居民连连称赞街道社区干部作为,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取得群众的认可。 据了解,议事厅设立以来,小桥社区在街党委的指导下,引导开放式小区东升巷成立业主委员会,小区启动居民自治工作后,首先拿困扰小区多年的停车难问题“试刀”,社区干部及业主代表多次到议事厅商议,就安装自动感应停车杠向居民进行意见征询和解释疏导,之后业主成员又负责全程监督,搁置多年的难题最终在居民“自我协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框架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清苑小区原来为三不管小区,自接管小区后,社区联合各结对共建单位召集清苑小区业主代表,对小区绿化、路面“白改黑”等事宜进行商议,就成立小区党支部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还做好了亮化美化等工作。新建社区在开展党员大会中,党员代表表达了群众反映迎凤小区垃圾处理不到位的问题,社区召集了网格员、楼栋长和部分小区业主进行了协商,达成了“社区雇佣、定点投放、一天两清、居民强管”的处理共识,迎凤小区垃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议事厅在矛盾调解、利益纷争、百姓福利等方面也做出了显著成效。 如今,该街正全面推广“居民议事”基层治理制度,逐步形成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四民工作法”,共同商议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群策群力制定解决方案,共同组织、监督实施,达到了党组织领导力强、社会资源共享率高、居民自治能力好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