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成都某学校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此,国家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校园食品安全的新举措,各地各学校也纷纷进行了落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校园食品安全一旦有半点松懈,就会出不小的问题。我们只有长抓不放,坚持不懈,建立全天候的“天网”,才能确保校园食品百分之百安全,确保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国家新出台的“明厨亮灶”“校长陪餐”等新举措无疑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吃了“定心丸”,也给校园食品安全上了“安全锁”。但是,这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现实证明安全漏洞并没有因此消失。前两天南京某区就在专项检查中发现78个需要整改的问题,虽然合格率达到98.2%,但对学生饮食安全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漏洞。这警示我们,校园食品安全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而应警钟长鸣、监管常在,时时抓紧、处处高压。因为漏洞一旦没有及时堵上,恶性事件就会发生,所有的努力就会徒劳无功。 校园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容不得漏洞的存在,否则就会如千里之堤一样溃于蚁穴。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不出问题,要从根本上源头上设立“安全锁”“警示钟”,从制度上构建思想良知的“天网”。那就是要立足于人,立足于纯洁人的思想和良知,以足够严厉严格严谨的机制确立完备的黑名单和曝光制度,构建追溯追责长效机制。 再者,必须建立全程透明的资金使用和食品采购、存管监控“天网”,细化监控的重点对象、区域或环节,对生产、加工、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实行全天候的监督,做到源头可控、全程可溯、有据可查,严格问责兜底。同时,强力推行家长监管机制,允许家长通过“天网”和实地进行监督。 学生吃得好不好、健康不健康、安全不安全,时刻牵动着广大群众和家长们的心。对此,无论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