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一场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我们的家乡按下了暂停键。自战“疫”号角吹响,东桥镇中心校迅速组建了一支党员、教师抗疫先锋队伍,71名同志在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一个个坚毅挺拔的身影,一件件温情暖心的小事,一幕幕温馨和谐的画面,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他们以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彰显了东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 段文军,55岁,茶红小学校长、茶红辅区支部书记,不顾腰疾主动请缨,每天深夜坚守卡点值班值守,做好防疫“守夜人”。“师傅,请靠边停车,出示通行证。”这是他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东桥小学邓堪文同样也参加了卡点值守,他说:“对出行的人员和车辆,我们会仔细检查通行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只有在这些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对没有通行证的人员,我们会耐心地做好劝返工作,确保四方平安。” 李霞,00后,沿塘小学教师,刚参加工作2年。每天早上五点,她就来到了核酸采集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大爷,请后退几步,保持安全距离。”“来,大妈,给您换一个口罩。”“小朋友,请把口罩戴好,不要打闹哦。”3个小时后,她又来到了公路值勤卡点,顶着太阳对过往的车辆进行登记、放行。闲暇之余,她还得抽出时间辅导孩子们上网课。她说:“一天下来,虽然有点忙碌,但感觉很有意义。” (二) “起床啦,准备做核酸。”每天早上6点,就像闹钟似的,阵阵吆喝声在小区里回荡。自红馆小区静默管理后,该中心校校长陈文圣带领小区里的2位教师钟辉、颜春岩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挨家挨户上门采集核酸,清运垃圾,采购物资。颜老师介绍说:“小区里有不少老人家,他们不清楚线上下单,在做核酸采集的时候,我们就问问他们家里菜蔬是否充足,一一登记清楚,再帮他们预购。”王大爷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家中仅剩两天的药,得知这一情况后,钟老师联系卫生院,通过接力的方式把药送到了王大爷手中。修水龙头,换煤气罐,购物统计,物资配送,线上教学,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角色,从三尺讲台到防疫一线,从教师到志愿者,他们在多重身份中切换自如,拿起粉笔他们是传道授业的园丁,穿上“大白”套装,他们是义无反顾的志愿者。 邱志宏,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身为九年级班主任的她,不但要组织家长与学生做好防疫工作、协调科任老师开展线上教学,还主动挤出时间参与社区的人员统计、物资分发、维持核酸秩序等志愿活动,并担任小区网络舆情引导核心成员。 巫晶,东桥镇中学青年教师,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准备工作,早上6:30就赶到东桥镇坑背村做核酸扫码的信息采集工作,老人们手机操作不熟练,对防疫政策不理解,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指导、解释。身穿防护服不能喝水也不方便上厕所,从天亮站到核酸检测结束,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然而,这一天的繁杂工作才刚刚开始,接着她作为班主任又要在自己班级推送防疫知识、统计各项表格、上报防疫情况……还有两个班的线上数学课在等着听她去讲、100多个学生的作业需要她改…… (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来的疫情,校园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为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东桥镇各中小学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隔空不隔爱、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疫情是试金石!东桥镇全体教师发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无惧新冠疫情感染的风险,积极投身到战“疫”之中,三尺讲台上,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师者;疫情防控时,他们是可亲可爱的“大白”“红马褂”。他们分散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就像满天星光照亮夜行的人,他们用无私无畏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