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情 携手渡难关 爱与温暖、热血与付出,再一次让我们动容,一个又一个战斗日夜值得铭记。用质朴的言语记录真实的工作状态,用细微的文字表达真切的内心感受。今天小编继续带你感受身处“疫”线的工作和生活,去倾听他们的战“疫”心声,直观感受这场战斗的艰难和不易,勇敢和无畏。感受同心抗疫、众志成城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徐 波: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对于一名退役军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伴随一生的铮铮誓言。我所在的抗疫突击队,被安排在城郊管委会后埠村,负责核酸采集、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核酸采集点,第一次穿防护服感觉很新鲜,一开始觉得还可以,但两个小时后就头晕目眩,烈日下,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对前来做核酸检测的村民、居民进行劝导,“间隔一米”、“戴好口罩”、“打开二维码”、“做完核酸的请赶快回家不要逗留”,喊一天下来,嗓子都冒烟了也不能喝水。后来我又被抽调负责应急医疗救助专班的工作,风险相对较大,每天我和同事们接送一个个需要就医的村民前往医院救治,整个团队协作有序,环环相扣,确保没有纰漏。在社区时,遇见的保安门卫总是对我们喊辛苦了,当听到群众跟我们说谢谢,真的觉得再累也值得。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为守卫的家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特别荣幸能在萍乡突发的疫情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孟钢富: 根据市防疫指挥部的指示,结合特殊就医群体实际需求,为就医人员争分夺秒开启绿色通道,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就医专用车司机。 11月11日上午8点30分,接到城郊管委会通知,家住城郊管委会后埠村5组的苏延余老人急需要进行更换尿管治疗,否则将有感染风险。我立即前往后埠村疫情防控点,得知苏延余老人是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老革命,目前已92岁高龄,行动不便,随即帮助其联络了中医院新院,紧急送往就医,上午10点20分完成治疗后接送其回家。 下午5点30分,苏延余老人的尿管又因淤血堵塞无法正常排尿,需要再次接受紧急治疗,疾病不容等待,我再次送其前往中医院新院接受治疗,直到晚上8点30分完成治疗后接送其回家。 两次的紧急送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就医需求,为急需救治的特殊人群畅通就医无忧“绿色通道”,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疫情防控更有“温度”。 疫情暴发以来,已经一周了,十分想念隔离在家的亲人们,这座昔日繁华的英雄城市,此刻格外安静,安静的让我们手足无措,安静的近乎于窒息,但是在安静的外表下,是一名名共产党员、志愿者们默默的挥汗如雨,他们战疲劳、战恐惧、战疫情,只要单位一声令下,他们义无反顾,我也想穿着那一身白色防护服,我也想跟同事们去并肩战斗,每当夜色即将冲破黑暗迎接黎明的时候,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十分羡慕,我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帮助他们,哪怕是一小会,但是领导说后勤保障工作同样重要,一顿热饭,一碗热汤能驱散同事们一天的疲劳,能慰藉他们心底对家人的思念。所以我要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了这些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们能以更好的状态,更强的体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去。萍乡必胜! 朱 敏: “嘀嘀”东方巴黎二期志愿者微信群发来消息,“大门值守人员不够,谁能报名参加”,“我可以”,在这特殊时刻我义无反顾的报了名。晚上六点到达小区正大门接好班,做好简单防护后,开始了我抗疫工作中的首次大门站岗,开始我以为这岗位会很轻松,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所在小区人员多,线上购物数量惊人,从门后志愿者手上接过消好毒的物品后,我们依次放好等邻居来取,“请帮我拿下我的奶粉”,“请帮我拿下菜”“我要买药怎么办”……不停的询问,不停的运货,看似简单的工作几个小时下来却让身穿短袖的我们都汗流浃背,但邻居们的一声声“辛苦”“谢谢”瞬间又温暖了心窝。 当疫情来袭,有人逆行冲锋一线是爱,有人投身志愿服务是爱,所有人用信念、责任、担当在疫情防控中书写初心使命。一个个坚定无畏的身影,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句句令人感动的话语,成为了疫情阴霾下最动人的暖心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