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面对萍乡市突然爆发的的新冠肺炎疫情,腊市镇党委政府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成立人文关怀小分队,由四名女同志担任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热心求助接线员,搭建起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连心桥。解答来电咨询,倾听群众关切,化解百姓诉求,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和韧劲,用自己的力量维护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在夜以继日、日复一日中,在铃声响起和挂断电话之间,无数问题得到解决,无数家庭受益其中,无数感动悄然发生。 紧急求援的“惊魂半小时” 11月7日晚上十一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正准备休息的李夏清。作为疫情防控热心求助接线员,李夏清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时间点打电话,肯定是有非常急且重要的事情。 “喂,您好……”她赶紧接起电话。“请问是腊市政府吗,我是庙岭村宋夫寿,现在我家小孩高烧超过40℃了,求求你们帮帮孩子吧!”村民在电话中着急的说。 “咱马上送医院,我现在去协调车辆。你不要着急,先用毛巾打湿给小孩物理降温……”李夏清一边电话指导孩子家长,一边迅速套上外套出门。短短一分钟,困意全无,开始上演“速度与激情”。因为超过12点之后,萍乡市就要实行中心城区全域道路施行临时交通管制了。 “雍师傅,有个紧急状况需要您帮个忙,庙岭村有个小孩子高烧到40多度,得立马送到湘东就医。”“可是快12点了,车辆通行证要过期了。”“没关系,我们抓紧时间先去送,孩子生命第一,剩下的我去和领导沟通。”“好,我立马去接人。”挂断电话的李夏清到政府门口,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生命之车”的出发,与他们实时共享位置,每隔五分钟便电话询问他们到哪了,有没有顺利过卡。 终于在十二点过十分,雍师傅报已平安送达,李夏清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了一点。短暂的歇息过后,她又连忙与领导汇报此事,并请求让我们的送医车辆顺利通过回来的各个卡口。 凌晨两点,送医车辆安全回到腊市。李夏清回到宿舍,疲惫的脸上,眼神却依旧坚定。“我不觉得辛苦,只要能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别百姓解决眼前的困难,我就很满足了。” 守护回家的“绿色通行证” “感谢党委政府在特殊时期帮助我们,了却老人最后的心愿,让他安详离开。说再多的谢谢都不为过!你们辛苦了!”11月10日,在腊市镇凤凰村,陈圣国的儿子送来感谢信,向工作人员感激地说道。 时针拨回到9日上午,凤凰村李芳主任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大致内容就是老人病重在医院,撑着最后一口气想在最后回家看看。几分钟之后,电话转到了人文关怀组范天瑶手里,面对棘手难题她第一时间先联系了医院。“我们这太多急病患者要去接了,得排队,时间上会来不及。”医院无奈地回复道。 第一条路行不通,那就只有第二条路了。范天瑶拨通了领导的电话。“书记,想跟您请示一下,现在是有个这样的情况...”“好,我去协调。”话音刚落,只见黄书记又立马拨号,一级级的请示汇报。在严格的疫情管控之下,大家都不敢有一丝松懈。 数个小时的沟通协调,在兄弟乡镇的互相帮助下,终于,陈圣国老人于当天晚上7点半一路顺畅到家。“我们要感谢党委政府啊爸,疫情当下多亏了他们倾力相助,我们才能带您回家”。陈圣国的儿子跪在床前,摸着老人的手,痛哭流涕。只见床榻上的老人虽然意识模糊,听到这些话还是一个劲的点头,那是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感激。 一个小时之后,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了,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老人生前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凤凰村树山组组长,更是大家口中的“劳模”。疫情之下,党委政府用爱心为他打造一张特殊的“绿色通行证”,齐心协力守护老人“最后一程”。 情绪宣泄的“暖心垃圾桶” “奋战在一线,我们不怕累不怕受委屈,就怕不被理解”。中午领完盒饭回来,李夏清讲述着这几天的经历。“前两天有一位村民需要去市里做血液透析的患者,跟他讲明了我们可以负责派车通行,但是要自己支付路程费用。可他不接受,总觉得我们在坑他。”后来了解到,她们的工作每天接打电话超过200个,一天下来喉咙是哑的,眼睛也是花的。尽管这样,她们还是得不到部分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眼前的她们,左手拿电话,右手拿笔不停地记录,眼睛还得不时抬头查看屏幕前的表格。那一只小小的值班电话她们得24小时携带,一刻也不敢松懈,因为严峻的形势下,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紧急事件。有时刚拿到热腾腾的饭菜就来了个求助电话,处理完时,饭菜冷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心是暖的。我想,疫情之下,在抗疫一线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抢人的医护人员固然是英雄,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她们,也同样在闪闪发光。 “这些天遇到的这些人和事,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所反思和行动。与病毒鏖战了整整两年,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散发疫情并不可怕,只要勠力同心挺过这一关,放下“大爷心态”,将个人不便暂时让渡于公共安全,我们才能共同开启又一个春天。”李夏清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