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兵,永远是个兵。自疫情发生以后,青山镇的退伍军人们挺身而出,发挥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全力投身抗疫一线,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中凝聚起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 李飞巡逻劝导应急:急难险重我们先上 “新建社区有群众不听劝导,巡逻劝导组出发。”“机关物资到位,巡逻组运物资。”当过5年武警兵的李飞是青山镇农工部部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负责全镇巡逻劝导和应急事件处置工作。当过兵的他,做事风风火火,讲究速度,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急难险重我们先上。” 卡口布置设点、帐篷搭建,深入村组劝导群众,入户排查返乡人员,应急处置疫情防控中紧急事件……在各项紧张的工作中都能看到李飞的身影。早晨天不亮已经在村组社区巡逻,凌晨二三点带着应急组下物资,连日超负荷的工作和睡眠不足导致让本来有痛风和糖尿病的他,身体出现了异常,靠吃止痛药来维持,领导和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都是老毛病还能挺。 “一日当兵,终身为国。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在这个特殊时期就应该站出来,冲在前面。”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默默坚守奉献,李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老兵”的初心使命。 巫兆敏三过家门而不入:只要村民平平安安就好 巫兆敏是2004退伍当了5年武警的老兵,在青山镇已经工作20多年,是青山镇交通部长,做事有韧劲、有冲劲,绰号铁牛。 巫兆敏本身是青山村人,也在青山村驻村开展驻点工作。疫情发生后,他迅速和驻点班子、村“两委”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手绘村庄地图,科学安排全村的防控值守工作。 “村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放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必须严格把控。”“要全面开展人员摸排、防疫宣传,落实好社区封控管理,劝导群众非特殊原因不得外出。”疫情发生以来,每天睡眠不到三小时,巫兆敏眼里布满了红血丝。 巡逻在家门口的时候远远看到自己的母亲,只能嘱咐一句“戴好口罩,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药。”“你吃饭了吗?你回来拿点东西吃。”母亲暖心的话让这个硬汉眼眶湿润。巫兆敏的母亲身体不好,他也很想回家看看母亲,陪母亲说说话。 青山村党委书记吴涛:“每次路过家门口都看到他都远远的看两眼,我们都要他走近一点去看一下,他却说先做好工作。” 每天和村委干部一起开展核酸采集、物资保障、村组巡逻、人员管控等工作,“铁牛”巫兆敏满脸沧桑,但是他却说:“只要我们青山村的村民平平安安就好。” 刘冬海驻点抗疫最前沿:当过兵这点苦不算什么 刘冬海是青山镇应急办主任,今年42岁的他,当了13年的兵,有着19年的党龄。疫情突发后,他与其他7名党员同志被突击派遣到源头村,并担任临时工作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及处置突发应急等工作,站在了抗疫最前线。 “帮我把退伍老兵写在背上吧!”每天工作前,刘冬海总会把“身份”亮在自己的“大白”防护服背面上。无论是协助核酸检测,还是深夜搬运物资,刘冬海都冲在最前线。他说,写上这四个字,就是为了让居民、让队友,在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我当过兵,有的是力气,虽然每次走村入户很辛苦,但想着村民能更快点拿到物资,源头村能早日战胜疫情,心里很有成就感。” 源头村是青山镇第一个被列入高风险区域的村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迎难而上,在卡口上,泡面成为了他的“常客”,熬夜坚守是他的日常。面对种种困境,刘冬海总说:“当过兵,这点苦不算什么。”军营铸就刘冬海优秀的品质,他始终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戎装虽卸、本色永存。青山镇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退役军人们,他们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发扬着对党忠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一个个逆向前行的坚毅背影,一幕幕无私奉献的场景,一条条不眠不休的防疫阵线,共同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长城。这些奋战在一线的退役军人,以新的身份践行军人的使命和担当,彰显新时代退役军人最美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