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阳。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湘东区老关镇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遵循“核酸检测要细之又细,应急处置要快之又快,外防输入要准之又准,重点部位防控要严之又严,责任落实要实之又实”的原则,闻令集结、下沉一线、负重前行、共克时艰,筑起了一道抗疫的“铜墙铁壁”。 全 镇 一 盘 棋 越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责任担当,越要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11月6日凌晨,老关镇召开疫情防控紧急调度会,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做到全面增强防控意识、全面消毒消杀、全员核酸检测“三个全面”,全镇党员干部要在疫情防控中作示范、勇争先、有担当。142名镇村干部迅速行动,当日全部下沉到11个行政村,设置了49个管控网格、36个管控卡点,全面铺开静态管理,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物资供应、人文关怀等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砥砺初心、敢拼敢冲,始终同人民群众“有盐同咸,同盐同淡”的好干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 老关村村委成员颜祎,疫情来临之前不慎摔断肋骨,不得不在家卧床静养。疫情突发后,他不顾家人阻拦,戴着护具便赶到了村上。干不了重活,他便主动申请在办公室统计物资;人手不够时协助核酸扫码、开车下户送菜,哪里有需要便往哪里去,戴着护具一干就是十几天。 织 密 一 张 网 老关镇地处赣湘边界,与醴陵市东富镇接壤,盯住关键点、把好入口关,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守好省际“大门”,也要把好村的各类“小门”,稍不谨慎便有“失守”风险。因此,不仅仅要做好镇内人员的管控工作,更要严格把好“外防输入”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启“白加黑5加2”工作模式,科学防控、认真排查,以实际行动从严从实铺就封控“一张网”,把好“西大门”。 仁村肖家湾的疫情防控服务站,位于湘赣交界处,位置偏僻、环境简陋。仁村党员、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队员汤道红与妻子邓伟主动请缨:“这个卡点就交给我们夫妻吧,我们一定守好它。”白天,夫妻俩到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晚上则来到肖家湾这个特殊卡点通宵值守,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携手并肩一守就是一个礼拜,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肖家湾最温馨的一盏“夫妻灯”。 在严防死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大背景下,老关镇不忘把宣传引导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流动“小喇叭”等形式,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宣传,引导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扎堆、不聚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为守护村民安全筑牢“安全墙”。 拧 成 一 股 绳 疫情一开始,老关镇就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防疫理念贯穿始终,及时成立老关镇人文关怀临时党支部,密切关注区域内群众生活、就医等方面的诉求,让疫情防控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开通人文关怀热线,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建立镇、村人文关怀群,登记在册各村孕产妇、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安置诉求,统计了解各村学生上网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防疫”、学习两不误;开通免费“直通车”,接送群众及时就医,保障群众基本医疗诉求到位。 家住腊市镇炉前村的李婉青,再有十来天就到预产期了,但她的待产包还放在娘家老关镇油塘村,被封控在家的她急得坐卧不宁。接到她的求助电话后,人文关怀临时党支部设定好路线,通过无接触传递方式,将待产包成功送到李婉青手中,拿到待产包的李婉青感激地表示:“总算是吃下了定心丸,再也不发愁了”。 据不完全统计,老关镇累计派送爱心礼包8538份,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购药等特殊需求800余人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做核酸采样3000余人次。 早在气温骤降之前,老关镇考虑到在湖南务工的老关村民绝大多数未带足保暖防寒衣物,立刻和醴陵工业园旗滨玻璃等企业点对点对接,打通了运送生活物资的渠道,通过接力方式将冬衣送到务工人员手中,让在外务工的村民收到来自家乡的温暖。醴陵企业防疫负责人“点赞”此举让“员工穿暖了,流动减少了,能够安心工作了”。 政 企 一 条 心 11月16日22时,湘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对社会面传播风险较低的部分区域进行优化调整,连夜出台最新复工复产方案,全面实施“服务企业畅通生产物质运输通道、建立镇域内人员返岗绿色通道、组织企业开展全面消杀、开展复产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立企业诉求台账”“五大护航行动”,精准制定“一企一策”“一厂一案”管理举措,并派出专班专人按照最新方案要求对企业逐一实地走访和指导,全方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上下同心,齐力断金,双向奔赴的力量温暖着老关的每一寸土地。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宅家静默到无畏逆行,初冬微寒的防疫抗疫路上,老关镇全体党员干部率领3万多老关人,正用自己的点点微光,汇聚起抗疫的磅礴力量,巩固老关镇解封战果,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迎来共同抗疫胜利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