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6日,湘东抗疫警报拉响,城乡按下了“暂停键”。是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候冲在一线。他们很平凡,也是别人的爱人、父母、子女,他们也不平凡,穿上防护服,套上“大白”的装备,在村庄、楼道、卡点、病房……不舍昼夜,为我们筑牢生命安全的屏障。 我们搜集整理了战疫一线工作者的日记,通过这些逆行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一段特别的湘东历史。 人物:东桥镇草市村第二党小组长 彭秧 ----------------------------------- 我是东桥镇草市村第二党小组长彭秧,今年58岁。疫情发生之前,我一直在区人民医院照顾病中的丈夫。11月5号凌晨3点,接到村支书的电话,我立即把丈夫托付给家里的其他人,火速赶到村里。从这开始,我又一次踏上抗疫的征程。 2020年正月新冠病毒暴发的时候,我就自始至终地参加了防控。有了那次积累下来的经验,我和我的“战友”们做起抗疫工作更是得心应手,我们熟练地将党员、村民小组长、志愿者进行职责分工,设置进出村卡点,上户人员登记筛查,以及指挥村民扫码做核酸……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慌乱。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就是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的前线作战部队。 凭心而论,当我马不停蹄地奔赴“疫”线时,也有心猿意马的时候:我担心生病的丈夫、疫情感染的风险、24小时顶风冒雨的艰辛,还有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儿子......这种种困难也曾让我迟疑,但想到一个大意,将可能造成无数家庭受感染的风险,还有在入党时的宣誓,一切犹豫、一切艰苦都是虚妄,只有坚守岗位,守护大家才是人生值得和党员责任。 为了方便工作,我和村里的一个姐妹、也是党员的周江静一起住进了村部的办公室。一床棉被、一张坚硬的办公桌、一张简陋的硬板沙发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饮食起居。不管是睡办公桌,还是睡沙发,第二天早上一醒来,都是咯得一身腰酸背疼。我这才想起,毕竟,我也是将近六十岁的人了,还真是比不得年轻的时候了。疫情暴发的头几天,气温高,夜里还有蚊子来吵;近两天气温又骤然下降,我们便挤在一起取暖。 幸好,不管夜里睡得多么不好,每天大清早五点不到,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起了床,一想起还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去做,又了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百倍。简单的洗漱后,五点多一点,我们便开始投入紧张的忙碌。在核酸采样、值守卡点、上门摸排人员等充实的工作中,我们经常忘了饭点,更想不起居住的简陋和不便,只觉得能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大家尽一份心力,保村民的平安,便一切都是人间值得。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有被人误解和不理解的时候。天蒙蒙亮时,就在我们去敲响村民家的大门,喊醒他们进行核酸采样,一次次提醒他们保持“一米线”间距、戴口罩,劝导他们不要随便串门、聚集......起初,村民中还有些不耐烦的,有人说我们“过份”、说我们“矫情”,我真有些委屈,但还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微笑做工作。但他们终究是架不住我们不厌其烦的解释,看到了我们在风雨下的值守,也认识到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逐渐从不理解、不配合到信任和支持。 这些天,不断有人给我们送来一碗热乎的面条、一盆刚出锅的红薯粑粑,特别是深夜间群众送来的一床床厚厚的棉被,当我们把它们垫在硬梆梆的“床上”,顿时觉得一跤跌进了深深的幸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