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安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全面介绍安源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安源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看吧。 主持人罗玲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罗玲玉,欢迎各位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安源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安源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丽、萍乡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安源大队大队长刘立毅、安源生态环境局生态环评股股长常广发,向大家介绍安源生态环境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先通报2022年1—11月我区空气、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质量环境状况。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PM2.5年累计29.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去年(33.9微克每立方米)下降4.4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94天,同比去年(310天)减少16天;优良率为88.0%,同比去年(92.8%)下降4.8个百分比。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2022年1-11月全区地表水优良率为100%,萍水河南坑河河口断面水质为Ⅱ类,萍水河南门桥、萍水河桐车湾、新华河芦溪路行断面水质为Ⅲ类。 下面,请刘丽同志介绍安源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情况。 刘丽: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宣传。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区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一号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环评程序,优化执法服务,落实惠企措施,为安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加强源头防控,严把环境准入关。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落实环评联审联批制度。截至目前未审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时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狠抓环评豁免、告知承诺制、环评容缺工作办理力度。对重大项目做到提前介入,定期协调解决环评编制、评估和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审批新建项目13家,其中承诺制项目2家,环评豁免项目3家,登记表网上备案105家。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除技术审查时间外,环评报告书审批时限压缩为15个工作日、报告表审批时限压缩为10个工作日、承诺制审批时限压缩为8个工作日(含受理和拟审批公示时间),排污许可审批时限压缩为7个工作日。依托“一网通办”系统,企业在线申请,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网上审批”,审批过程公开、透明。排污许可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无纸化办公,申请到领证实行“最多跑一次”。 三是聚焦重点项目,强化跟踪服务。加强与发改、工信、住建、交通、水利、商务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省市区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灾后重建项目等重大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实施重点项目环评联络员制度,动态更新,跟踪调度,准确掌握项目基本信息、环评编制及审批进展情况等;提前介入,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项目落地选址关注问题、委托第三方编制环评注意事项、环评办理的程序规定等,指导建设单位依法依规推进环评,防范“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行为。鼓励采用“环评审批服务单”、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二、以精准执法为导向,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力度与“温度”并存 一是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9家守法模范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实行非现场远程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正面清单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若发现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将及时按照程序将其从正面清单移除,提高执法效能,提升监管水平。 二是精准监管执法。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接诉即办”等形式,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平台作用,精准打击违法行为,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今年利用江西省移动执法系统共抽取238 家污染源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其中 A类企业 17 家,B类 85 家,C类 136 家,目前已完成了190家企业检查工作。 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高生态环境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依据《萍乡市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实施首违不罚、证据存疑不罚和轻微不罚制度。今年我局按照免罚清单,通过案审会集体讨论对6家企业免于处罚。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通过柔性执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约谈警示、承诺整改等方式,引导企业改正轻微违法行为,提升企业守法意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用柔性服务代替刚性执法,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协同推进全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罗玲玉: 谢谢刘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向参会嘉宾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所在新闻媒体的名称,谢谢!现在开始提问。 安源发布记者提问:请问安源生态环境局在环评工作中有什么新的举措? 刘立毅: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服务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安源生态环境局进一步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服务产业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有以下几项新的举措: 一是进一步扩大环评承诺制审批范围。进一步将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等项目以及位于市级以上产业园区、符合园区规划环评的酒类制造、卷烟制造、木材加工、金属制品等工业项目纳入环评文件承诺审批范围,承诺制审批项目类别增加至63类。二是全面实行并联并审。环评与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水土保持方案等实施并联审批;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等法定保护区域的项目,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不再将主管部门意见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要求;对有危险废物处置、废水纳管等要求的,由建设单位承诺在项目投产前落实相关协议。三是简化建设项目总量管理。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和保供煤矿项目,环评审批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对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再进行总量审核。对实行环评承诺制审批的项目,可由建设单位承诺在项目投产前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审核意见,作为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条件。 大江网记者提问: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如何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握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质量及加强排污许可的管理工作? 常广发: 为进一步提高全过程服务质量,我局切实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全力保障排污单位合法排污权益,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培训,扩大知晓范围。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邀请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专家就企业关心的排污许可证申领、执行报告填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让各企业负责人全方位了解排污许可证和执行报告等制度要求,以便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印发了《致安源区持证排污单位的一封信》,扩大排污许可的知悉范围,明确排污单位落实按证排污的主体责任。 二、为全面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环办环评函〔2020〕463号)等文件要求,不断提高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质量,我局聘请专家团队,与我局排污许可管理人员成立审核工作组,对辖区排污单位开展排污许可证内容规范性审核、质量审核以及现场核查等工作。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核工作组向排污单位进行现场反馈,并对企业提出的疑问一一作出解答,主动帮助排污单位了解排污许可管理政策要求,督促排污单位及时完成问题整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申请、受理、审批一证式管理,避免企业和群众多次跑腿、尽量缩短审批期限,让企业持证合法经营。按照“摸、排、分、清”要求,持续做好排污许可核发登记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已完成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审核117家,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68家,排污许可证核发100家,确保辖区内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生态环境局执法模式有什么创新举措? 刘立毅: 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我局积极推行人性化执法和柔性执法,将“执法与指导”“监管与服务”“处罚与教育”有机结合,转变执法观念,变“事后查处”为“事先服务”,加大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在污染治理、技术改进等方面少走弯路。推行“非现场”执法,借助科技力量破解监管难题,通过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执法,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助力建设让企业“舒心”的营商环境。 主持人罗玲玉: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嘉宾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