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2 头顶的天空更加湛蓝 身边的河流更加清澈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美丽芦溪的画卷 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您打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2年 芦溪生态环境事业 都有哪些新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新突破 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国控棚下(杨村)断面水质年均达到Ⅱ类,省控断面山口岩水质年均达到Ⅱ类、林家坊水质年均达到Ⅲ类,县界王坑断面水质年均达到Ⅱ类。县级以上及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12月,PM2.5年均浓度为24.1μg/m3,同比去年下降2.0μg/m3,优良率为91.8%。 环境风险态势持续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已达100%。全年危废和辐射安全可控,环境风险态势较为稳定。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境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进展 大气环境稳步改善。结合大气网格监控平台数据,全方位开展六大领域专项整治,完成3家涉气企业提升改造,全面开展夏季臭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连续三年实现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并在全省排位前移。 水环境持续改善。全方位开展袁河流域综合治理,对重点流域、断面进行全方位管控,强化饮用水安全治理,完成3座山口岩支流自动水质监测站建设,持续开展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对袁河流域37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溯源排查整治,实现全县境内水质稳中保优。 强化土壤环境安全。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风险管控,严控重金属污染物新增量。今年完成9家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全县1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个土壤污染清源整治项目申报,获得中央专项治理资金3153万元,全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新成效 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制定下发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具体工作方案,协调推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责任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定期对整改任务进行全面对标,全力推进每一个反馈问题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 强化督导,精密调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以对整改问题现场督查、跟踪督查和问效督查等形式,对存在整改进度滞后、整改质量不理想等问题的单位下发督办函60余份。 及时销号,确保成效。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到芦溪县共有1个具体问题19个共性问题。截止目前,整改完成8个,达到序时进度12个;交办的25个信访件涉及20个问题,已全部完成。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涉及芦溪县问题,已整改完成。 生态安全防线筑起新屏障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专项巡查、零点行动、突击检查、双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排查环境隐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全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6项,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企业400余家次。 积极化解环境污染纠纷。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年受理办结12369投诉热线、微信举报网络平台等各类环境投诉举报信访件共77件,处理率、办结率100%,信访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大期间环境领域信访态势的平稳有序。 环境监测持续有力。今年高水准完成了6年一次的环境监测质量认证、能力提升、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监测任务200余项,积极做好加密监测、预警监测、信访监测、执法监测任务,全年出具监测报告100余份、监测结果表100余份,为科学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圆满办理县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全年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11起,总索赔金额达100余万。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 政务服务“优化提升”。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把为企业服好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开展“送服务上门”和“1+1+N政务服务”,致力打造“第一等”营商环境 环评审批“爽心暖心”。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实行环评豁免审批、承诺制审批、容缺审批等审批方式,减少项目审批环节,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今年以来审批建设项目31个,其中实行告知承诺制项目审批8个,否决建设项目5个(2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3个涉化工项目)。核发排污许可证12家、延续5家、变更56家、注销4家。 入企听诉“排忧解难”。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通过邀请企业座谈、入企访谈等形式,接待企业28家,走入企业13家,共收集意见建议29个,为企业答疑解惑、纾难解困,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所有过往 皆为序章 心怀梦想 步履不停 新的一年 新的征程 新的责任 新的使命 我们将一如既往 坚定不移 书写芦溪生态环境保护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