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芦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完成的《芦溪县2022年度城市自体检报告》正式出炉。 城市体检都“检”哪些指标?体检结果如何?“对症药”处方怎样开? 城市体检工作作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手段。同时也是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芦溪县自2021年起按照江西省要求连续两年开展江西省城市体检工作,为此,芦溪县积极探索并落实体检工作要求,通过城市体检工作,查找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地治理“城市病”,提升芦溪县城市功能与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深入查找“城市病”根源,提出“治疗方案”,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现状情况进行摸底,把脉问诊城市建设领域发展的“短板”、“弱项”,再“对症下药”,进而因城施策,完善城市各项功能设施,补足城市发展“短板”,还能像对人的体检一样,起到“防未病”的作用。 芦溪县城市体检范围为芦溪县城市建成区,包括花生岭社区、麦园社区、卫前社区、华光社区、东桥社区、沙湾社区、芦洲园社区7个社区和工业园区所辖范围,体检内容围绕关于开展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确定的生态宜居、健康舒适、交通便捷、市政配套、安全韧性、风貌特色、多元包容、管理有序、创新活力等九大维度进行评估;同时,针对城市人居环境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08份,通过居民的问题反馈对芦溪县城市人居环境总体优劣势进行评估解读,查找群众感受到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出城市建设成效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终完成了《芦溪县2022年度城市自体检报告》。 芦溪县整体“健康”,但也存在少量“短板”与“问题”。 1、生态宜居: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区低碳设施显著提升 2021年芦溪县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较上一年度上升0.2个百分点,同时,在金顶大道两侧和古城山公园修建绿道,使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比上一年度提升了17.34%。 2、健康舒适: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成效明显 芦溪县城城市万人城市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2188.24平方米/万人,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芦溪县在教育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新建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和芦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有效化解义务教育超大班额。 3、交通便捷:交通运行持续提升 芦溪县城区交通运行状况良好,通勤时间较为舒适。与上一年度相比,芦溪县机动车高峰时段平均行驶速度有明显提升,大部分路段较为顺畅,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4、市政配套:供水、燃气、供电和通信等市政设施持续提升 芦溪县连续两年城市供水普及率和居民用户端供水水质达标率都达到100%,供电可靠率近年都稳定在99.9%,宽带普及和光纤到户情况良好,并保持较高水平,宽带普及全覆盖,确保用水、用电、通信设施方面的安全。 5、安全韧性:应对能力有保障,城市安全水平高 芦溪县建成区人均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达到3.51平方米/人,近年保持递增态势,高于2平方米/人的标准要求。 6、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保护相对完整,城市整体风貌有所提升 芦溪县县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4处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以及1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较好,其中历史建筑挂牌率、建档测绘率均为100%,同时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中,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7、管理有序:城市环境治理持续推进、车辆停放有序显著改善 2021年全面开展小街小巷“白改黑”和城区街道治理,对金顶大道、民生路、高楼路、芦溪镇更田村、潭田村、古城管理处等城区范围内小街小巷进行“白改黑”,实现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整治率达到80%。 8、创新活力:城市科研创新投入较高,社区凝聚力彰显 芦溪县近年来紧紧以“世界电瓷看中国、中国电瓷看芦溪”为发展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建设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增强科研创新投入,2021年,全县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高于江西省1.75%的平均水平。同时芦溪县7个社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集结各方力量组织社区共同体,全县社区志愿者达到824人,与常住人口比为124.28人/万人。 体育设施总量不足。2021年建成区体育场地面积6.6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平方米/人,未达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要求。 绿色出行硬件设施配置不足,停车设施有待优化。城区在绿色交通出行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专用自行车的配置方面、公交设施以及低碳充电桩等设施方面,其中专用自行车道密度仅为1.11公里/平方公里且专用自行车道不成系统,无法构建主城区范围内的绿色交通出行网络系统。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滞后,居住社区品质仍需提升。芦溪县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0%,无达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社区,社区普遍在公共活动空间、物业管理、卫生服务站、小区内充电桩配置等方面较为缺乏,需进一步加强。 排涝能力不足。芦溪县建成区排涝设施建设滞后,专项规划中规划的排涝泵站,至2021年底均未开工建设,分析原因主要是建成区地形优势性明显,建成区范围的易涝区域均能在短时间内疏解涝情,因此排涝泵站的建设迫切性不强,建设排涝设施意识薄弱。 消防安全设施严重不足。截至 2021 年芦溪县建成区消防站数量仅2个,建成区范围内消防站点配置率0.11平方公里/个,城市标准消防站及小型普通消防站覆盖率37.60%。 声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工作需加强。目前芦溪县未配置在线监测设备,芦溪县声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工作需加强。人居环境问卷调查中,较多居民反馈城区有喇叭、车辆行驶等交通噪声及市民活动噪声影响,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低碳建筑推进力度有待强化。芦溪县在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方面较好,新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可达到100%,但无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建设水平偏低,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也仅为6.62%,低于《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的30%的标准要求 针对芦溪县城市自体检结论,为补充城市“短板”,芦溪县正在积极;探索城市体检成果转化应用,将城市体检结果作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城建工作计划,开展城市功能品质与提升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2022年城市自体检查找出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形成了“城市治理项目库”,精准有效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今后,芦溪县将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全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强化风貌特色,彰显芦溪特色。聚焦“双城联动”行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营造魅力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迈向现代化芦溪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