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2023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黎明的曙光正待跃入眼际。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劈波斩浪、克难奋进的一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坚持工业强区,产业转型持续加快。制定了《促进工业倍增发展十条办法》《投资项目重点监督管理十条》等政策,设立20亿元工业发展基金,设立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奖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发展,产值增幅分别达13.84%和82.19%。前三季度,全区GDP同比增长5.4%(列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列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77%(列全市第一),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02%(列全市第一)。 这一年,我们坚持开放共赢,赣湘合作持续深化。举办第六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新签订《醴陵市——湘东区湘赣边区域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持续推进湘赣合作示范园区(醴陵——湘东合作园)建设,打造湘赣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湘赣边创业孵化基地,与醴陵市开展互派干部交流学习。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已正式通车,中欧、中亚、中老国际班列相继开通运行。西气东输二线七号阀室开通供气,湘东迈入管道天然气时代。积极推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深入长株潭合作交流,签订31份框架合作协议,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进一步走实走深。 这一年,我们坚持一体发展,城乡融合持续提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建设乡村振兴融合示范园、东桥藤茶等92个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打造种业大区实施方案》《支持制种产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成功举办2022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现场观摩暨第四届江西省优质稻种业大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建设成型。中国早稻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国家级制种大县”金字招牌落户。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8家,认证“两品一标”10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赣鄱正品”“湘赣红”等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正在加速提升。深入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强力推进管网线、市场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桥南路铁路下穿工程正式通车。文化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滨河新区重大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区三馆一中心、市民中心等项目完成建设。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停车场等市政项目加快实施。杞木片区1500亩148栋房屋仅用7天全部完成预签约,满意率100%。 这一年,我们坚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持续发力。举办了“焕彩萍水 湘东有‘礼’”——首届赣湘融合夜间消费节、赣湘融合文旅消费节暨第十三届东桥油菜花节、2022“惠享萍城•多彩生活”湘东区“乐购618”大宗商品消费节、2022年“惠享萍城•多彩生活”消费季暨湘东区应对疫情助企业纾困“五一”期间促消费活动、“萍水湘逢•湘东做东”2022赣湘融合•金秋好物直播节暨“城市烟火气”车厢夜市等系列文旅活动,带动消费近2.8亿元。 我们始终牢记“为湘东人民过得更好而不懈奋斗”,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一年,空气中的PM2.5浓度又下降了11.9%,全区5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居住有537户居民的棚户区环境得到改善,65所学校软硬得到提升,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康复馆”全覆盖……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笔笔描画以民为本的发展图景,让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一年,我们在“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的热潮中奋楫争先、奋发笃行,在“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中当标杆、走前列,连续四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一类县区先进,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区、江西省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健康江西行动重点建设县(市、区)等称号。 时间,是奋斗的标尺;时间,温暖而有力,向着光明前行。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五区”建设目标思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绘就“最美转型城市”湘东画卷。 星光不负赶路人,唯勇毅者书写新的历史。2023,让我们继续努力,共同书写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