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色优势,湘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研判、科学指挥,由湘东区卫健委指导,湘东区总医院统筹规划,中医院分院具体落实,制定《湘东区新冠疫情中医药防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中医药专家队伍,形成以湘东区总医院中医院分院为龙头,各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冠疫情的救治力度和能力,提供全方位中医药服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湘东镇新湄村卫生室 湘东区湘东镇新湄村卫生室,村医肖斌从早上8点开诊到中午12点顾不上喝一口水,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较多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张大娘感染新冠后持续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由中医治疗经验丰富的肖医生把脉开药,第二天随访,才喝一剂中药,张大娘的症状就明显缓解。“没想到中药的效果这么快,这么好。”张大娘说。肖医生提到,我们村卫生所的中医药在区中医院挂点专家的指导下发挥了很大的防治作用,深受老百姓欢迎,村卫生室在新冠疫情防治阶段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上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白竺中心卫生院 在湘东区最边远的山区-白竺乡,白竺中心卫生院在湘东区新冠疫情中医药专家领导小组挂点专家的指导下迅速成立了新冠疫情中医防治工作小组,并在中医馆开设新冠疫情中医预防便民门诊,家庭医师根据湘东区专家讨论通过的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方案发挥作用,下乡上户,将一包包的“玉屏风散”发放给易感人群,高危人群以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疫情中医预防门诊坐诊主治中医师颜启韶说:“湘东区制定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清肺排毒汤在新冠确诊病例的治疗轻型、中型患者效果很好,有的患者反馈这是个神药,一剂就好”。张新明院长说:“我们不忘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嘱托,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当好守门人,让基层老百姓有病能医,有药可医”。 ▲区中医院姜丽平副院长查房 为应对数量激增的新冠住院患者,湘东区中医院增设内三科,目前都处于满床状态。内一科科主任陈娜,自2022年12月10日至今未休一天假,积极参与救治新冠患者工作。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的陈娜是湘东区新冠防治中医药专家组的专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临床治疗中,她把中医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药饮片在临床的使用率达到了95%,中医非药物治疗如穴位贴敷在宣肺止咳化痰方面疗效确切;中药封包能有效缓解患者腹痛、呕吐症状;耳针则对高热、头痛、失眠的患者特别好。 湘东区中医院担当湘东区中医药龙头作用,湘东区中医院副院长、中医药专家组副组长姜丽平多次深入湘东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病房进行中医会诊,中西医手段结合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减少病亡率。 中医防治挂点专家指导各乡镇卫生和村卫生室,充分展现中医药优势,按照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要求增设了新冠疫情中医预防门诊,方便广大群众咨询,并提供途径开具新冠预防和治疗方剂、新冠预防中药香囊及新冠预防茶饮等处方,提供全方位中医药服务,帮助群众提高身体免疫力,防御病毒入侵机体,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全区已开出中医药预防剂和治疗剂8.5万余剂,中医药使用总人次达3万余,根据反馈,大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作为湘东区中医药专家组的组长,湘东区中医院党支部书记周友生说:“中医这个‘慢郎中’在湘东区成了抗疫救治的‘急先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和救治中,对于轻型、中型患者,以中医为主导,早期对患者进行分层干预,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真正把关口前移;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病亡率。在康复过程中,中医对症治疗,有效发挥了整体调节作用。”实践验证,中医药和中西结合在疫情防控中的影响,如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我区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近期有很多人已经陆续阳康,但是大多数人阳康后仍会出现咳嗽、气短、头痛、乏力、呕吐、腹泻、味觉或嗅觉减退或消失等不适症状,针对不同的症状,我区中医药专家工作组特别拟定成人中药康复剂、小儿中药康复剂,下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明确网格内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联系服务包保团队,为其提供专业中药用药指导,做好跟踪随访,保障用药安全。特别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爱心健康礼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预防药、治疗药、体温计、口罩、茶饮、足浴等,并持续关注空巢老人和仅与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加强日常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