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案例 —— 湘东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一村一班产教 ...

2023-1-9 10:4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萍乡市湘东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2020年以来, 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民教育,以农民为主体,以生产为教学核心,取得较好成效。一、主要做法1.打造政府支持、各部门配合的良好环境。积极争取区、镇、村各级领导的重视 ...

萍乡市湘东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2020年以来, 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民教育,以农民为主体,以生产为教学核心,取得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打造政府支持、各部门配合的良好环境。积极争取区、镇、村各级领导的重视,出台了《湘东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农业实用和管理人才培养规划》和《湘东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实用人才基地孵化方案》,形成了领导支持、分工明确、多部门协作的良好氛围。

2.选村建班、遴选“我要学”的培育对象。深入到特色农业优势区域的村委、村民小组、田间地头了解需求、宣传发动。每年选定1一2个村,每村选出“我要学”的农民学员30一50人组班。

3.教学组织四融合。一是教学时间与农时融合,一年四季共安排8-10次进村授课,每次1一2天,基本覆盖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二是教学地点与田间课堂融合让学员70%的时间能够在田间进行观察、操作实践和互动讨论。三是教学内容与生产推广项目融合,教学紧密围绕生产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问题展开,部分还与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结合进行。四是教学方式与学员主体融合,每班建立3一5个学习小组,针对生产问题,让小组内学员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先行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小组间学员与教师间再讨论,让每个农民都积极动脑思考,共同引出好点子。

4.贴心跟踪服务2年、巩固教育效果。在学员毕业典礼上同时启动跟踪服务仪式,组建服务小分队,开展至少2年的跟踪服务,在生产关键期、自然灾害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期等,进行电话通知、微信群提示等方式跟踪服务,同时科技直通车和农业专家定期深入田间指导。

二、主要特点

1.乡村建班,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田头对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教学,发现问题更准确,解决问题更及时,技术服务更到位。

2.产教融合更加紧密。教学围绕生产转,教学内容的设置围绕、贯穿了整个生产环节。

3.坚持以农民为中心。为方便农民不跑路、不误工,教师长期坚持进村授课。在田间针对生产问题进行指导,便于农民接受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农民学员唱主角,学员意见和实践经验都被充分重视。

4,教育成效持续巩固。后续跟踪指导帮助农民学员将学到的新技术更有效应。

三、取得成效

通过学习,学员的学习兴趣、创业热情,自信心及标准化、绿色生产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使用化肥、农药的次数比培训前减少3次以上,且数量大幅减少。湘东区农民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为农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蹚出了新路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