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前夕,记者走进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满目都是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看着一个个红芽芋从土壤里被挖出来,大家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近年来,腊市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芋头产业上做文章,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使芋头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红芽芋营养全面,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腊市镇及周边乡镇历年逢年过节、喜庆筵席上必备的菜肴。“别看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芋头,种起来着实要花费一番心思和功夫。”乌岗村红芽芋种植大户黎国忠深有感触地说,翻地、育秧、盖土、盖膜,每道工序都要认真做好,尤其要保证充足的水源,要用钾肥作为肥料,对附着在叶子上的青虫也要及时清理,这样种出来的红芽芋吃起来更加香糯可口。 农民有了干劲,农村才有活力。红芽芋是腊市镇地标性农产品,是乌岗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品牌。近年来,腊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芽芋产业发展,以打造“红芽芋之乡”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形成农户和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充分挖掘红芽芋产业发展各种资源要素,立足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红芽芋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从事红芽芋种植的农户有100多户,亩产值6000元至7000元,产值高、效益好的红芽芋产业已成为腊市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果说乌岗村的红芽芋是“老字号”,那么,庙岭村的槟榔芋便是“新品牌”。 宋国云作为腊市镇最早种植槟榔芋的“领头雁”,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女儿在江西农业大学读书时,曾去福建等沿海地区实习,她发现槟榔芋在福建当地非常受欢迎。在女儿的建议下,我从福建引进了大批槟榔芋种子在庙岭村进行种植。”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宋国云笑着说,“当时1亩槟榔芋种子的进货价比水稻高出了几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万一失败,可能血本无归。”怀揣着乘风破浪的勇气,宋国云对槟榔芋不断进行品种和种植技术的优化,外观规整、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的槟榔芋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顺着宋国云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大片槟榔芋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微风吹过,阔大的芋叶随风摇摆,与远处的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煞是好看。“虽说去年遭遇了旱灾,利润有所减少,但每亩槟榔芋的纯利润还是在3000元以上。我种了30亩,有近10万元的收入,我还是相当满足的。”宋国云开心地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槟榔芋作为腊市镇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植槟榔芋,实现家门口就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腊市镇立足“农业稳镇”的根本思路,不断创新调优,盘活土地资源,形成了以庙岭村、乌岗村为主的芋头特色种植片区,通过联动发展形成了“小产业”实现“大驱动”、“小芋头”变身“金钥匙”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