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安生,还有草鱼买么?”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拉着小孩跑到吴安生家,气喘嘘嘘地问道。 “没有了,鱼还在水塘里就被别人订购了”,吴安生笑呵 呵地回答她。 几天前邻居们听说吴安生今天干塘捕鱼,纷纷赶往吴安 生放养的那口水塘,买过年鱼,谁知,在吴安生挑着鱼往家里走的路上,邻居们就已经抢着购买完了。 吴安生 高坑镇楠木村20I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风湿病,挑不起重担,干不了重活,加之老婆长期患有糖尿病,对生活没有了追求,失去了信心,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难见笑脸,特别是在风湿病痛时,心情更为郁闷,唉声叹气,怨天恨人,脾气异常古怪,思想特别固执,甚至是在贫困户公示栏中,自己动手涂改、撕毁贴有吴安生本人名字及公示内容。 01.授人以渔,更能激发自信 扶贫贵在扶志,只有彻底改变思想观念,由被动脱贫转为主动脱贫,才能巩固脱贫成效。帮扶干部从思想上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情感上接近距离,感化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行服务,换位思考,用心解困,将心比心,将低沉恨世的吴安生拉上了岸,成为了无话不谈、相互理解的诚心朋友。 一年前,吴安生就跟帮扶干部聊起放养鱼塘的事,担心销路问题,帮扶干部帮他分析了市场,讲解了绿色产品的重大意义及扶贫产业政策,做本分人,搞好养殖,立足诚实信誉,以诚待销,同时,帮扶干部承诺做他的农产品代言人、共同销售鱼产品,吴安生充满信心地开启了养鱼径。从中标鱼塘到放养鱼苗,再到细心养殖,集中精力发展养殖。 02.实在养鱼,更加令人放心 自放养鱼塘后,吴安生的生活变得更有规律了,生活目标更明确了。早上割草,白天看草,晚上又割草,天天围绕如何养好鱼思绪着草的质量及数量,既要保证鱼够吃,又要确保鱼能够吃好,所以,在田垅地头经常可以看到吴安生的身影。 “他每天都要割三四百斤鱼草,早晚两担满满的"。邻居聊起吴安生养鱼,最常见的就是吴安生天天挑起的那两担挑草工具。 “我会根据鱼的生长时期割多少草,割哪些草,哪些草不吃,不好吃……”,吴安生也谈起了喂养心得。 所以周边邻居一听吴安生今天干塘捕鱼,都不约而同地赶来吴安生家买鱼, “买他的鱼很放心,我们是每天看着他收割鱼草的,知道他养的鱼没有放饲料”。 03.勤于耕耘,定有幸福收获 赶到吴安生放养的那口鱼塘,只见三人一组地拉着一张大鱼网,从鱼塘脚下绕两边拖拉至鱼塘最尾端时,只见鱼网里的鱼活泼乱跳,突地一个翻身,欲跳出网外,甚至兴奋,只见捕鱼人慌忙地用手遮拦着, 鱼塘岸上,赶热闹的朋友们看到这么多鱼跳跃着,异常热闹,他们一边欣赏着工人们捕鱼,一边议论着鱼塘里的鱼。 “这一网大概有400多斤鱼”,“这些鱼的色泽特别清亮,很有劲头”。“这些鱼不显肚子,是正儿八经吃草长大的鱼,吃起来没有什么腥味,像这样的鱼卖15块一斤都是抢着买”,捕鱼师傅介绍得也很有劲, "卖不完的,我全部收购,这样的鱼大小又合适,口味很鲜嫩”。根据捕鱼者初步估算,草鱼平均在4斤左右,大概有1200斤鱼。 04.放下包袱,苦累也快乐着 吴安生忘却了腿脚疼痛,兴奋地与捕鱼者共同将一条条鲜活的鱼放进鱼笼里。“要有一股子劲,不然还捉不住”,只见吴安生双手紧紧地抓住一条大鱼,露出了幸福笑脸,“放养鱼塘是件常事,早晚要坚持,累是累点,今天看到这么多鱼,还养得这么好,我非常开心”。 当天,吴安生在家里就卖出了700斤,甚至还有人因为没有买到吴安生的鱼而埋怨自己来得太慢,也埋怨吴安生没有多放养点鱼。往往开心的事更易放下包袱,更会有所追求,“我昨晚又中标了一口水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