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二医院 查看内容

有一种幸福叫:“听见”

2020-12-22 14:03|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幸福是什么?问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不一样的定义。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幸福莫过于拥有健康,而对于今年金秋时节在市二医院住院的两位患者来说,他们的幸福叫:“听见”。11月6日,家住安源区高坑镇56岁的张阿姨像 ...

幸福是什么?问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不一样的定义。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幸福莫过于拥有健康,而对于今年金秋时节在市二医院住院的两位患者来说,他们的幸福叫:“听见”。

11月6日,家住安源区高坑镇56岁的张阿姨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看着电视,她的左耳突然听力下降伴嗡嗡作响。张阿姨没有当回事,她揉了揉耳朵,心想休息一下应该就没事了。直到晚上,左耳耳鸣现象还没得到缓解。家人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她嫌麻烦说应该是这几天没休息好引起的。隔了一天,张阿姨听力下降较前一天越来越严重,耳朵里嗡嗡乱叫,睡不好、吃不下,一整天都没精神。家人跟她说话都是吼,而她听音全靠蒙。第三天,家人赶紧陪她到市内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为“特发性突聋”。持续治疗多日后,张阿姨左耳听力没有改善。随后,张阿姨辗转省外医院治疗,同样效果不佳。 

11月18日,张阿姨一家慕名来到市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找到副主任医师谢红卫。经查,张阿姨的听力83.33db,为极重度听力下降,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此时,张阿姨持续听力下降已有10余天,对于突发耳鸣耳聋症状,张阿姨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谢红卫意识到,对于突聋以常规激素冲击、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无效后,需进一步加强治疗。于是谢红卫果断采用鼓室注射激素治疗,经常规治疗及多次鼓室注射后,张阿姨听力明显好转,后复查纯音听阈,左耳听力明显改善。听力33.33db,较入院前下降50db,听力明显改善,已属轻度听力下降范围。11月30日张阿姨出院,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她非常开心,紧紧握着谢红卫的手说:“我又能听见了,真好!”

和张阿姨同病相怜的还有黄女士。10月20日下午,工作中的黄女士正与人交流,突然右侧耳鸣且听不到声音,开始没在意,到了晚上右侧耳鸣伴听力下降没有缓解,她心里害怕,越来越烦,脾气也越来越躁。第二天她赶紧来到市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耳鼻咽喉科医疗团队立即为她行纯音听阈,听力61.67db,为重度听力下降,提示右耳重度中频感音神经性聋,立即收治住院,予以激素冲击、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舱治疗。住院治疗8天后,黄女士自觉右耳听力明显好转。复查纯音听阈,听力为10db,较入院时下降51db,提示右耳听力在正常范围内。遂第二日出院,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突聋,即“特发性突发性聋”,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特点为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内患者听力下降明显。临床上以单侧发病多见,偶有两耳同时或先后受累者,一般耳聋前先有高调耳鸣,约半数患者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内堵塞、耳周沉重、麻木感。突聋是怎么造成的?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内耳的炎症,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血管栓塞、循环障碍学说: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另外还有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谢红卫温馨提醒广大市民,突发性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错失良机。超过一个月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若不及时就诊,可使人终生失聪,应当引起重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